8月31日,《??谑屑跚嵋逦窠逃锥窝饕蹈旱:托M馀嘌蹈旱9ぷ鞣桨浮氛接》?。方案明确,我市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,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、提高作业管理水平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,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,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。我市还为各项工作划出完成时限和任务分解表。根据我市“双减”目标,我市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、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将有效减轻、3年内成效显著,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完善作业管理
保障良好作息习惯
方案指出,我市将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,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。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,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,严禁给家长布置或检查作业。
方案还提到,我市将分类明确作业总量。严格按照作业管理的时间要求布置作业,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上限。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。根据要求,我市将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,系统设计基础性作业,作业要体现分层、弹性和个性化。
根据要求,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,认真批改作业,及时做好反馈,做好答疑辅导。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,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, 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,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,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,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。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,也应按时就寝。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。
学生校外培训情况将列为评价内容
据了解,截至2021年春季学期,我市共68所学校试点校内课后服务。方案明确,2021年9月,我市将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在城区学校全面覆盖,并在今年12 月前全面优化课后服务质量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我市将多举措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。
根据要求,各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。学校要实施课后活动,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??魏蠓窠崾奔湓蛏喜辉缬?8时。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。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“弹性上下班制”。
方案指出,学校要制定细化课后服务实施方案,增强吸引力,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,辅导与答疑。要拓展学习空间,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,不得讲新课。
方案还明确,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,也可聘请退休教师、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。要发挥好少年宫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,直至撤销教师资格。
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,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。
我市还将深化高中招生改革,将“双减”工作成效纳入区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,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、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。
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
方案明确,我市将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,规范校外培训机构。截至8月,已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。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培训机构严格按照“先证后照”制度进行审批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采取教育与相关部门联合审批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,严禁资本化运作。外资不得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。
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,将逐步压减。
此外,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、培训质量良莠不齐、内容低俗违法、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。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,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。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。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,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。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。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,向社会公示、接受监督。
强化配套措施保障
方案明确,我市将把“双减”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。目前,我市“双减”工作已划出了以及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限,并制定各部门工作任务分解表,推动“双减”落地实施,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完善配套措施保障,落实“双减”效果。
我市成立??谑小八酢惫ぷ髁斓夹∽?,负责“双减”工作的统筹协调,及时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。
我市还将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,统筹核定编制,配足配齐教师。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,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,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。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,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。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、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。
该方案还明确了各项保障措施。我市将压实各区党委政府责任,把“双减” 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任务,确?!八酢惫ぷ髀涫德涞?。(海口日报记者 肖卫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