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物业公司、没有业委会、没有维修基金,位于龙华区东沙路的华侨大院小区是典型的“三无”小区。尽管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天条件不足,但自从去年实施垃圾分类以来,通过提升软硬件设施,以及不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活动,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热情逐渐高涨。
近日,家住华侨大院小区的居民唐和容走进厨房,将吃剩的面条沥了汤汁装进了小袋,又将客厅的饮料瓶另外装袋。随后,她走到小区门口的垃圾分类屋,将面条投到厨余垃圾桶,饮料瓶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。
“垃圾分类搞了很长一段时间,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,这都要靠我们每个人来维护。”唐和容说,街坊邻居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小区新面貌,大家自觉在家进行垃圾分类。
杜秋是??诹砘肺拦镜囊幻肺拦?,同时也是华侨大院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,负责小区“两扫除一保洁”和垃圾分类引导工作。每天7点到9点,19点到21点的时间段,她会守在垃圾分类屋,对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引导,“刚开始居民容易弄错的是厨余垃圾,后来慢慢引导大家都能正确投放了?!倍徘锼?,只要垃圾满了,她就会电话通知环卫工人过来清运,做到日产日清。
“早在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之前,为了维护好‘三无’小区的环境,我们就建造了一些垃圾屋,去年以来,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工作,更加符合居民垃圾分类的需求?!焙?诹砘肺拦径讲樽芗喑挛敖樯?,目前该公司所服务的龙华区161个“三无”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都已进入常态化,均配齐垃圾分类屋和督导员,每类垃圾都实行专车专运,上半年70个“三无”小区已完成垃圾分类改造提升工作,剩余的今年都将完成。(??谌毡钦呲飨?特约记者刘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