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秀英区法院举办的“同心启航”户外素质拓展帮教活动中,帮教对象小敏向少年法庭书记员分享了自己“想做一名咖啡师”的职业规划。秀英区法院探索判后帮教新模式,让涉罪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感悟法治温度,重拾社会归属感。做好“后半篇”文章,判后帮教助迷途少年知错能改、重塑人生。
未成年人涉案犯罪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,还会令自身深陷泥潭。然而,其中有不少未成年人涉案犯罪是因法律意识淡薄、情绪失控而意气用事,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,依然有改正错误、重启人生的可能性,社会有必要且有责任帮助其认识错误、迷途知返,使他们获得从头再来的机会。
判后帮教新模式的探索,便是通过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司法力量照亮“迷途心灵”。应当看到,对于涉案犯罪未成年人,通过判决进行惩治,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,但面对这一特殊群体,审判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从来不是一纸判决书,更不应一审了之、一判了之??硌舷嗉?,做好判后关注、回访帮教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才能达到既惩治又挽救、既“矫行”更“矫心”的目的?!盎っ纭笔且幌畛て谙低彻こ?,判后帮教,要探究未成年人涉罪的深层次原因,找出诸如家庭监管缺失、不良风气侵蚀等具体成因,才能针对“症结”有的放矢,让帮教“治标又治本”。为涉罪未成年人“掌灯引路”更是关键,要通过提供心理疏导、技能培训、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鼓励他们敞开心扉、树立目标、回归社会。当他们意识到曾经冲动的代价,明白司法的意义,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正是判后帮教的意义所在。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“护苗”成长需要时间积淀,更需要以爱浇灌。惩教结合、长效帮教,相信司法之光会照亮“迷途心灵”,引领未成年人走在阳光下。(作者 吴翠霞)